第3步:提醒學生關注在實現夢想過程中遭遇困難與挫折時怎么辦。這里我依然借助榜樣的力量,邀請視頻中的這位優(yōu)秀畢業(yè)生走進課堂,請他談談在他成長、成功的道路上都遇到過什么樣的困難,他是怎樣解決的??梢宰寣W生直接對他提問,與他對話。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學生能夠近距離的真實的感受到成功就在身邊,遇到困難時不能灰心喪氣,更不能隨意放棄,而應該充滿自信,迎難而上,竭盡全力,克服困難。這一板塊力圖在前兩個板塊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即實現夢想的途徑與方法,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整個環(huán)節(jié)我借助了切合學生實際的成功實例告訴學生,我們職校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不畏困難,從點滴做起,付諸行動,持之以恒,同樣可以實現夢想,獲得成功。
2.情境體驗“生活中不經意間就會造成浪費,請同學們先看下面一些數字?!闭n件出示一組數據,通過一連串的數字讓孩子們在強烈的震撼中感受到節(jié)儉的重要性?!岸嗝大@人的數字,讓我們深刻地反思自己的行為。再來看看他們的做法,你認同嗎?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闭n件展示三個情境圖,學生體會。特別在展示第三組圖片時,在音樂下我深情并茂地講述:“簡陋的校舍,狹小的教室,粗糙的課桌椅,凹凸不平的黑板……有的甚至教室都沒有!西南地區(qū)上,干涸的雙唇、裂開的土地、夾雜泥沙的飲用水,多么地讓人心痛!我們在浪費的同時,他們卻是那么的渴望!同學們,看了這三組情境圖,說說你的想法?”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意見。本環(huán)節(jié)中,我通過調查分析——談感想——觀看數字—看圖——比較——再談感想的過程,讓學生把節(jié)約意識滲透到現實生活中,懂得節(jié)約應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蔬菜印畫》是選自華東師大建構教材中班的一個活動,但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制定目標和過程中做了相應改動。孩子的天性就喜歡寫寫畫畫,他們在寫寫畫畫中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表達了自己的天真想法;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提供給孩子充分的表現空間,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來豐富幼兒的藝術活動?;顒幽繕耸墙逃虒W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我覺得在制定目標時要遵循“緊湊、精練、突出教育性”的原則,依據教材內容與幼兒情況的剖析,吸取人本主義的理念,從滿足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的角度出發(fā),結合《綱要》精神以及科學、藝術領域的總目標,我制定了以下幾點目標:1.學會用蔬菜的橫截面,蘸上顏料進行拓印,鍛煉幼兒手眼的協(xié)調能力。2.通過對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認識,培養(yǎng)對色彩的興趣并體驗蔬菜印畫的樂趣。重點:用蔬菜的橫截面礁上水粉顏料進行拓印。難點::要求均勻蘸色,不混色,并找對蔬菜和顏色的“家”。
教材分析:本課選用兒童熟悉喜好的瓜果為內容題材,并視之為繪畫學習的切入點。通過觀察辨識了解瓜果的形狀和特點,品嘗其色香滋味,使學生從感官的滿足引發(fā)表現的欲望,促進主動地投入學習。本課教學內容偏重于對各種瓜果的形狀和色彩運用的認識和表現,通過對瓜果的觀察了解,畫學生喜愛的水果,幫助他們建立親近生活的熱烈情感。所以我把認識瓜果的基本形狀和了解熟悉色彩運用的基本知識與方法定為教學重點。由于學習內容接近學生生活,在直接體驗的基礎上,學生一般能夠掌握瓜果造型的特點,并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為了更好的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所以,在教學中我把豐富的創(chuàng)造想象定為教學難點.
(一)導入 謎語導入引出課題,調動學生熱情及興趣。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又通過對學生的提問來加深對彩虹色彩的記憶,為下面的課做鋪墊。(在此設定三個問題來提問互動,老師對問題回答要明確,)說一說:彩虹由哪些顏色組成?你喜歡彩虹嗎?為什么?(二) 學習認識顏色和運用顏色(此處多媒體出示圖片: 1.生活中出現的彩虹現象圖片2.彩虹色彩排列順序;)借機引出請學生去畫。 1.請同學們欣賞彩虹現象圖片。(此環(huán)節(jié)設置2分鐘)2.請同學們動動小手,用彩筆按照彩虹的排列拼擺“課桌上的彩虹”。(此環(huán)節(jié)設置3分鐘)目的在于把之前所說的所做的變?yōu)楦庇^的形象,用彩筆的色彩給孩子們的視覺帶來沖擊力,讓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更加高漲,從而展開更加豐富的聯想。3是有了認識顏色的基礎繪畫出彩虹。(此環(huán)節(jié)設置3分鐘)
1.知識與技能:體驗探究活動,了解瓶子的對稱造型特點,掌握對折紙的基本方法。運用折、剪、撕、貼等多種方法美化裝飾創(chuàng)作作品。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折紙瓶子和裝飾美化的能力,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表現、動手實踐、觀察生活和審美感知的能力。3.情意目標: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熱愛之情,體驗創(chuàng)造成功的快樂,能夠運用自制的瓶子作品美化生活環(huán)境。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也就顯而易見了:教學重點是:感受瓶子背后蘊含的文化,了解折剪的基本方法及簡單的紋飾設計。教學難點是:剪對稱形的瓶子時,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合適、外形美觀,給人美的享受。
2、教學目的: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四年級學生特點,本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①知識與技能:了解繪畫日記的結構特點,并能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②過程與方法:通過聲音引發(fā)的“語、形、色”來描畫記憶,完成日記的內容。③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真、善、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說教法學法教法:本課教學內容偏重于對各種水果的形狀和色彩運用的認識和表現。由于學習內容接近學生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直接體驗、引導發(fā)現法,作品欣賞的教學法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感受美的過程,去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
(1) 美育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2) 知識目標:鼓勵學生大膽地、有個性的用自編故事、繪畫方式等去表達對大樹的情感。(3) 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兒童畫創(chuàng)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一)導入 謎語導入引出課題,調動學生熱情及興趣。這一環(huán)節(jié)里又通過對學生的提問來加深對彩虹色彩的記憶,為下面的課做鋪墊。(在此設定三個問題來提問互動,老師對問題回答要明確,)說一說:彩虹由哪些顏色組成?你喜歡彩虹嗎?為什么?(二) 學習認識顏色和運用顏色(此處多媒體出示圖片: 1.生活中出現的彩虹現象圖片2.彩虹色彩排列順序;)借機引出請學生去畫。
1.知識與技能:體驗探究活動,了解瓶子的對稱造型特點,掌握對折紙的基本方法。運用折、剪、撕、貼等多種方法美化裝飾創(chuàng)作作品。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折紙瓶子和裝飾美化的能力,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表現、動手實踐、觀察生活和審美感知的能力。3.情意目標:激發(fā)學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熱愛之情,體驗創(chuàng)造成功的快樂,能夠運用自制的瓶子作品美化生活環(huán)境。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也就顯而易見了:教學重點是:感受瓶子背后蘊含的文化,了解折剪的基本方法及簡單的紋飾設計。教學難點是:剪對稱形的瓶子時,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合適、外形美觀,給人美的享受。
2學情分析本課內容選用了苗族阿姐的背簍,黎族阿爸的魚籠,竹搖籃、簸箕等借助家庭中常見的竹器作為學習內容,目的是要求學生用線描的方法對竹器的外形及竹編的篾紋進行描繪,鍛煉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如何用線描的方式描繪生活中的小物件,這為過渡到本課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同時為后面的素描教學內容打下造型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欣賞大自然的圖片,感知大自然不同特點的美。 技能目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不同自然美的感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及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虒W重點讓學生感受大自然不同的美,了解大自然的豐富,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虒W難點學習用審美的眼光去觀察大自然?! ≈饕谭▎l(fā)引導法、自學嘗試法 學習指導體驗探究法輔助指導法 教學資源教師:教材、課件?! W生:教材、自然風光片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教學意圖 教師學生
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閱讀科普說明文不僅可以啟迪心智,了解更多知識。而且更夠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學習這些文章要注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關注科學探索的過程,感受科學家在科學探索中表現的人格魅力。我們知道一些科學家就是因為閱讀了相關的科普文章才對某一學科產生興趣,從而走上成功之路的。我們在講解的時候可以跟學生列舉一些例子,讓學生認識到一篇好的科普文章的重大意義。
二、說教法: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在情節(jié)與現實寫照中得到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整體感知,情節(jié)領悟,細節(jié)品味等途徑,運用快速閱讀,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感受主旨,與文章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說學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究來解決問題?!径?#183;三理論依據】教學過程必須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同仁們:大家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幾分之幾》。下面我對本課題主要從教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方面進行簡單分析。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幾分之幾》是人教版三年級第八單元第2個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幾分之一”,這為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而本課題的理論、知識等是學好分數的基礎,它在整個分數的學習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二、說教學目標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著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本節(jié)課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動手操作等合作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掌握分數表示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濃厚興趣,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從而掌握幾分之幾的讀寫和同分母的大小比較,理解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各部分表示的意義,初步培養(yǎng)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能力。
我上的是《人之初》的第一課時,也就是課文第一個片段。為了激發(fā)學生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我一開始出示了《三字經》的書籍圖片,用夸張的語氣對孩子們說:“今天,魏老師,帶來了一個老朋友,它呀,有900多歲了!”孩子們一聽到這個消息,小嘴里不禁發(fā)出“咦”的驚奇聲。孩子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一下子點燃。其實,很多小朋友對《三字經》還是很熟悉的,因為剛開學,學校就下發(fā)了這一經典的兒童啟蒙讀本,里面富含一個個小故事和插圖,寓教于樂。為了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國學的興趣,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多介紹了一些有關《三字經》的知識:“《三字經》是古代小朋友上學的第一本書,是一本啟蒙讀物。他一共1000多個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內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它最喜歡和讀得懂它的人交朋友。你們有信心來讀懂它嗎?”
三、說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不僅要幫助學生讀懂本文,還要引導學生品味文中人物特別是楊氏子的語言的精妙。在此過程中還要指導學習方法,體會文言文的特點,培養(yǎng)學習興趣。根據擬定的學習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讀懂故事,了解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學難點是品味楊氏子的語言之精妙。四、說教學方法本課的教學,策略上要堅持以生為主,因為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老師的一切行為都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所以我要站在課堂的二線,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只是在關鍵的地方加以點撥,引導學習的方向,困難的地方給予幫助。方法上還是以讀為主,因為讀是語文學習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而富有節(jié)奏韻味的古文更需要反復誦讀。所以本課教學主要采用誦讀法和朗讀感悟法。
一、說教材《父愛之舟》是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文章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父親對兒子的愛的幾個場景,表達父親了對兒子深沉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愛與感激之情。文章語言質樸,感情深沉而濃烈,從小事中發(fā)掘偉大的情感,感人至深。二、說目標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1.會認“棧、冤”等13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理解“千變萬化、紙屑”等詞語。2.朗讀課文,從課文的具體描繪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3.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領悟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的寫法。
一、教材分析《牧場之國》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描寫荷蘭田園美景的文章,全文圍繞“牧場之國的荷蘭”來寫碧綠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綿羊、黑色的豬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擠奶的人、寧靜安謐的夜晚、閃爍的燈,美麗富饒的荷蘭就像一幅幅田園畫展現在我們面前。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能體會和感受到荷蘭田園那詩情畫意的美,以及作者內心深處溢發(fā)的對荷蘭田園風光的贊美和向往之情。因此,我根據文本特點,在教學本課是以美為主線,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豐富其想象力,激發(fā)其靈感與頓悟,使學生實現創(chuàng)造能力的突變與飛躍。三、目標設計依據四年級兒童特點和教材特色,本著“學語文、用語文”的課研精神,我把《牧場之國》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荷蘭牧場的特點,感受異國的田園風光。2.通過小組合作提高學生感悟文章語言的生動性,積累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