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迎著新學期的第一縷陽光,再次相聚在這里,共同踏上新的征程。在此,我向全校老師和同學們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回首過去的一年,我們感慨萬千。作為高一新生的我們在經歷了中考的洗禮和大浪淘沙之后,終于成為了海中的一員,完成了自己從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轉變;而高二和高三的學長們,也在過去一年的奮斗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同時也為自己留下了無數美好的回憶?,F在,我們又站在了新學期的門口,即將踏上新的征程,高三的學長們將迎來高考,高一高二的同學們也將開始新一輪的學習。那么,大家準備好了嗎?回首過去,我們曾取得了許多的成就與榮譽,可是也遭受了許多挫折與失敗,但這所有的一切都已經成為了過往,隨風而逝。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我們擁有的不是過去的榮耀,而是現在的夢想;不是以往的沉淪,而是今日的奮發(fā)!新的學年行將到來,帶來的是新的希望。那么,我們何不將過去靜靜地珍藏起來,重又以嶄新的面貌去迎接明天呢?真正的智者,從來不會為過去聲譽所累;而真正的勇士,也絕不會讓從前的失意阻礙自己前進的步伐。
第一個感謝,要感謝新市鎮(zhèn)政府,在這樣一個空氣中都夾雜著疫情的日子里,依然能想到我們教師,尤其是像我們這樣一所默默無聞的私立學校,仍然給了我們這么一個好的平臺,讓我們感受到原來溫馨就一直縈繞在我們身邊。 第二個感謝,要感謝我自己的老師們,正是因為他們的辛勤教育,才有了我的今天,所以,在第25個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無論他們身在何處,我也要對他們說一句:老師們,你們辛苦了。
比如這個學期我要取得什么樣的成績,要完成哪些事情,這就是一個長期的目標,而這周乃至今天我該完成什么,這就是一個小目標。我們只有實現了一個個小目標后,才能實現大目標。很多同學有明確的目標,但學習不踏實,不嚴謹,不愿意學硬學,不花時間少學,不動腦筋淺學,考前搞搞突擊;有的上課不聽或干其它事,認為課后自己多花點時間也照樣能學好,這些做法其實是不對的。
弘揚五四精神,肩負歷史使命,就是要樹立理想,立志報國,獻身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yè),自覺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前途聯系起來,在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實踐中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就是要深入群眾,投身實踐,與工農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自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國情,經受鍛煉,增長才干,開拓視野;就是要勤奮學習,善于創(chuàng)造,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努力學習經濟科技法律歷史和其他方面的知識,用人類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武裝自己,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勇于創(chuàng)新實踐;就是要鍛煉品格,磨礪意志,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身素質,完善人格品質,努力做中華民族美德的傳承者,做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者,做新型人際關系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倡導者;就是要腳踏實地,艱苦奮斗,深刻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繼承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任何時候都不懈怠創(chuàng)業(yè)精神,都不渙散奮斗意志,創(chuàng)造無愧于前輩、無愧于后輩的業(yè)績。
弘揚五四精神,肩負歷史使命,就是要樹立理想,立志報國,獻身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yè),自覺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前途聯系起來,在服務祖國服務人民的實踐中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就是要深入群眾,投身實踐,與工農相結合,與實踐相結合,自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了解國情,經受鍛煉,增長才干,開拓視野;就是要勤奮學習,善于創(chuàng)造,刻苦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努力學習經濟科技法律歷史和其他方面的知識,用人類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武裝自己,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勇于創(chuàng)新實踐;就是要鍛煉品格,磨礪意志,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自身素質,完善人格品質,努力做中華民族美德的傳承者,做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者,做新型人際關系和良好社會風尚的倡導者;就是要腳踏實地,艱苦奮斗,深刻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繼承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任何時候都不懈怠創(chuàng)業(yè)精神,都不渙散奮斗意志,創(chuàng)造無愧于前輩、無愧于后輩的業(yè)績。
但歷史有時強加給一個民族的命題是不容選擇的,要擺脫敵人的奴役,首先要國強。但是,國人認識這一點時,卻走過了曲折的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正如馬克思預言的那樣:中華民族總在慘遭劫難之后,才省悟奮起。好在有成千上萬的愛國者,為尋求救國真理前仆后繼,執(zhí)著地求索,他們或許過于輕率但卻不乏清醒,他們或許還帶著未開化的愚昧但卻不缺少睿智,他們或許過于輕信但絕不怕犧牲,他們在困惑中奮斗,在徘徊中探索,在曲折中前進,從而為中國走向近代化種下了契機。
2、提出問題:3張大餅怎樣能夠平均分給唐僧師徒四人呢?每人得到大餅的多少張呢?3、揭示課題:分餅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活動操作一:3張餅平均分給4個人。1、要求學生用準備好的圓紙片代表餅,剪一剪,拼一拼,畫一畫,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巡視并進行指導。2、各小組匯報分法及分得的結果。(指名回答)第一種分法:把一張一張的餅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每張餅的,共分一張餅的。并請學生上臺演示分的整個過程。第二種分法:把3張餅疊起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3張餅的,也是張餅,請學生上臺演示分的整個過程。3、演示學生兩種分法的圖片:4、請觀察,這個分數有什么特點,分子比分母小,你還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像這樣的分數叫作真分數,真分數小于1。
新時代青年應該立鴻鵠之志,展騏驥之躍,青年當系好人生第一???。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青春只有一次,誰也不應做青春的看客。中共一大召開時的13名代表平均只有28歲,而這支年輕的隊伍卻在風雨中迅速成長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黎巴嫩的詩人紀伯倫說過,不要因為走的太遠,而忘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fā)。青年人更要扣“正”人生的第一???,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要求借助拼音學會生字,把古詩讀正確,讀通順?! ?.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古詩,師生評議,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字音。尤其注意讀準“晝、耘”的讀音。指導讀準多音字“供”([ gōng ]作動詞時,準備著東西給需要的人應用:供應、供給(jǐ)、供求、供需、供銷、提供、供不應求。[ góng ]奉獻:供養(yǎng)、供獻、供奉、供佛、供職;祭祀用的東西:供桌、供品、供果、上供;被審問時在法庭上述說事實:招供、口供、供狀、供認、供詞。)在詩中讀四聲?! ?.把古詩反復多讀幾遍,通過查字典、問同學、問老師等方式,結合課文注釋,理解詩句中詞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大體寫了什么。記下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問題。 4.學生自愿舉手發(fā)言,其他同學進行評議,也可以做補充發(fā)言。全班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設計理念是:本著“簡簡單單學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語文教學觀,以“情”為經,以“言”為緯,緊扣文章的語言,入情,悟情,抒情,讓學生通過自主感悟, 平等對話,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情感與語言中和諧共振,感悟慈母的情深,從而提升學生的言語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明確:“卷”“奔”這兩個動詞極為生動,描繪出了“大地”的動蕩、不安定和被裹挾著的頗有氣勢的沖過來的動態(tài)。(2)詩歌之中的“風”“雨”僅指自然界的風雨嗎?還有什么象征意義?“大地”又有什么深層內涵?明確:它們不僅僅是指自然界中的風雨,對于“我”這樣一個“年輕”沒有人生閱歷與生活經驗的“舵手”來說,它們也象征著人生的坎坷與遭遇。這首詩作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這里遭受“風雨”侵襲的“大地”指的是當時風雨如晦的中國局勢。這樣來說,“風雨”又有了一層更深層次的含義:當時的中國社會所承受的苦難。(3)面對這樣的“大地”,“我”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明確:“我”作為一個有志向的敢于像舵手一樣乘風破浪的有為青年,面對苦難中的祖國,產生了強烈責任感、使命感與對中國社會前途、對民族命運的深深的擔憂。
同學們: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安全。童年中什么最重要?安全。只有保證我們生命和生活的安全,一切才有意義就在全國第九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前后,全國發(fā)生了多起安全事故。 XX年2月8日晚,湖北省紅巖中學學生宿舍發(fā)生火災,燒毀房屋三間、床鋪、被褥等物品,損失 萬余元;XX年3月25日,安徽省太和縣墳臺中學和墳臺小學聯合舉辦法制報告會,學生在上廁所時,由于人多擁擠,導致墻體倒塌,致使1名學生死亡,1名學生被砸傷;XX年3月27日,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發(fā)生了一起車輛違章行駛,車速過快,在道路拐變處發(fā)生翻車,30名受傷乘客中有12名中、小學生;XX年3月28日,我省張家港市梁豐中學組織學生春游,在返回途中發(fā)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9人死亡,24人受傷;XX年3月29日,我省南通市如東縣雙甸高級中學因食用不衛(wèi)生的食物37名同學中毒。在看我們學校,由于少數同學在課間亂跑、打斗,同學之間發(fā)生相撞、摔傷等安全事故也曾發(fā)生不少。就在上個月永福小學一個一年級小朋友,自己摔了一跤,摔斷了骨頭,目前還在醫(yī)院。同學們聽了上述一筆筆血的教訓后,不知道你們想了什么。我想,同學們至少會想到:這些教訓無論發(fā)生在誰的身上會給受害者人身造成傷害、甚至死亡;會給受害者家庭造成極大的損失
同學們: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安全。童年中什么最重要?安全。只有保證我們生命和生活的安全,一切才有意義就在全國第九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前后,全國發(fā)生了多起安全事故。XX年2月8日晚,湖北省紅巖中學學生宿舍發(fā)生火災,燒毀房屋三間、床鋪、被褥等物品,損失1.5萬余元;XX年3月25日,安徽省太和縣墳臺中學和墳臺小學聯合舉辦法制報告會,學生在上廁所時,由于人多擁擠,導致墻體倒塌,致使1名學生死亡,1名學生被砸傷;XX年3月27日,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發(fā)生了一起車輛違章行駛,車速過快,在道路拐變處發(fā)生翻車,30名受傷乘客中有12名中、小學生;XX年3月28日,我省張家港市梁豐中學組織學生春游,在返回途中發(fā)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9人死亡,24人受傷;XX年3月29日,我省南通市如東縣雙甸高級中學因食用不衛(wèi)生的食物37名同學中毒。在看我們學校,由于少數同學在課間亂跑、打斗,同學之間發(fā)生相撞、摔傷等安全事故也曾發(fā)生不少。就在上個月永福小學一個一年級小朋友,自己摔了一跤,摔斷了骨頭,目前還在醫(yī)院。同學們聽了上述一筆筆血的教訓后,不知道你們想了什么。
同學們:生活中什么最重要?安全。童年中什么最重要?安全。只有保證我們生命和生活的安全,一切才有意義就在全國第九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前后,全國發(fā)生了多起安全事故。XX年2月8日晚,湖北省紅巖中學學生宿舍發(fā)生火災,燒毀房屋三間、床鋪、被褥等物品,損失 萬余元;XX年3月25日,安徽省太和縣墳臺中學和墳臺小學聯合舉辦法制報告會,學生在上廁所時,由于人多擁擠,導致墻體倒塌,致使1名學生死亡,1名學生被砸傷;XX年3月27日,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發(fā)生了一起車輛違章行駛,車速過快,在道路拐變處發(fā)生翻車,30名受傷乘客中有12名中、小學生;XX年3月28日,我省張家港市梁豐中學組織學生春游,在返回途中發(fā)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9人死亡,24人受傷;XX年3月29日,我省南通市如東縣雙甸高級中學因食用不衛(wèi)生的食物37名同學中毒。在看我們學校,由于少數同學在課間亂跑、打斗,同學之間發(fā)生相撞、摔傷等安全事故也曾發(fā)生不少。就在上個月永福小學一個一年級小朋友,自己摔了一跤,摔斷了骨頭,目前還在醫(yī)院。同學們聽了上述一筆筆血的教訓后,不知道你們想了什么。我想,同學們至少會想到:這些教訓無論發(fā)生在誰的身上會給受害者人身造成傷害、甚至死亡;會給受害者家庭造成極大的損失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八年級6班的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始于細節(jié)”。亨·哈·埃利斯曾經說過:“萬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的文明都經不起它所面臨多重危險的威脅。”文明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財富的總和。在這個物質文明高度繁榮的年代里,我們的精神文明卻愈發(fā)薄弱。常常有人嘆:昔非今比,人心不古。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是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多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所以,這些標識都使用中文書寫。作為中國人,難道不為自己的行為羞恥么?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這是時代進步的產物,還是民族劣根性的暴露呢?
3.頸聯的描寫有何妙處?明確:這一聯以水中月明如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海市蜃樓喻云之奇特,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4.賞析尾聯,并思考:本詩題為《渡荊門送別》,清代詩人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你有什么看法?明確:詩的尾聯的妙處在于:詩人明明有離鄉(xiāng)惜別的情思,而又不直說,反而采用擬人化手法,說“故鄉(xiāng)水”對自己懷有深情,不辭勞苦,從四川一直送他到荊門外,即“萬里送行舟”。采用這種擬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陳述離鄉(xiāng)之情顯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詩味和情趣。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并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沈德潛認為“送別”二字可刪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四、賞析詩歌這首詩,是古今一致公認的名篇。詩人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fā)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扒安灰姽湃恕币痪湮鍌€字,但卻包括了燕昭王在內的許多古代賢王,他們知人善任,人盡其才,大約怎么也不會任用像武攸宜這樣的無能之人;至于作者自己,如有像燕昭王這樣的統治者,才能一定會得到施展,抱負終會實現。但這一切不過是感慨而已,因為前代的賢王已成過去,是見不著的。 “后不見來者”,后代的賢君也將會有的,但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暫,自己又怎么能見得著呢!前代的賢王見不著,后代的賢君等不到,空有治國安民的理想,終一生不得實現,這該是多么令人憂郁的事情啊! 1、孤獨2、生之短促 人類擺脫不了的命運 3、懷才不遇 封建士子共同的命運天 地 人——孤獨詩歌表現了詩人怎么樣的情懷?
目標導學二:合作探究,深入賞析1.詩歌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明確: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引發(fā)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杜牧認為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勝者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反映了他敏銳的歷史眼光和獨到的見識: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為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這兩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施展。這句詩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豪氣與自信。3.有人認為,杜牧只關心兩個美女的命運,而不關心國家和人民的安危。對此,你有何看法?
(5)這首詩表達了什么感情?請簡要分析。明確:這首詩飽含沉痛悲涼,既嘆國運又嘆自身,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壯、由郁而揚,慷慨激昂、擲地有聲,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語調顯示了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目標導學三:《山坡羊·潼關懷古》1.了解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及詩歌體裁張養(yǎng)浩(1270—1329),字希孟,號云莊,山東濟南人,元代文學家。他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張養(yǎng)浩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天歷二年(1329年),因關中旱災,被任命為陜西行臺中丞以賑災民。《山坡羊·潼關懷古》便寫于應召往關中的途中。散曲:到了元代,出現新興的體裁——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套數和小令兩種基本形式。套數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短靸羯场贰渡狡卵颉范际怯袠祟}的小令。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標題。
設問2:下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預設 回答天帝。下片緊承上片的天帝詢問,作出回答。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這是詞人回告天帝。一個“嗟”字,生動地傳達出作者對日暮途遠的嘆息,感慨空有才華,于世事無補。)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ɑ卮鹛斓?,希望自己像大鵬一樣高飛遠走,到海上仙山去。傳達出詞人對現實的厭棄和對美好境界的追求。)設問3:本詞和《赤壁》都表現了作者對自身才華、命運的認識,但又有什么不同?預設 杜牧借對三國史事的遐想,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際遇,曲折表達自己空有抱負,生不逢時、無從施展的無奈;本詞是借夢境與天帝對話,表達對自己空有一身文學才華卻屢遭戰(zhàn)亂,甚至連個人的安定幸福都無法保障的不滿。【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旨在品讀《漁家傲》,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詞句,感知詞作內容,理解詞人情感,并通過鑒賞藝術手法,提高審美能力。